“醫生!快救救我的孩子!”9月的一個深夜,貴州省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室里,一位母親抱著9歲的女兒小星(化名)泣不成聲。持續11個小時的劇烈腹痛讓孩子面色蒼白、虛弱不堪,輾轉就醫后癥狀仍未緩解。危急時刻,剛剛抵達畢節的幫扶專家、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副主任宋玉瑩拖著行李箱直奔急診室。
經檢查,小星盆腔內有63×45mm包塊,高度懷疑右側卵巢囊腫蒂扭轉,這是隨時可能導致卵巢壞死的婦科急腹癥。宋玉瑩當機立斷組織手術,無影燈下3小時精準操作,僅留下三個微小切口,成功守護了孩子的健康。術后康復的小星,是湘黔醫療幫扶中無數獲益者的縮影。
烏蒙山脈深處,畢節曾因醫療資源匱乏,無數患者面臨“看病難、看病遠”的困境。如今,在民革中央的統籌指導下,民革湖南省委會充分發揮優勢,聯動湖南優質醫療資源,以“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為抓手,攜手民革貴州省委會架起跨越湘黔的健康橋梁,為畢節大地注入健康新動能。
高位統籌 織密聯動幫扶網
長期以來,民革中央,民革湖南省委會、民革貴州省委會和民革長沙市委會、民革畢節市工委三級民革組織高度重視民革“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畢節市工作,積極搭建合作橋梁。
2024年12月17日,在各級民革組織的積極推動下,一場跨越千里的醫療牽手正式達成。長沙市第一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長沙醫院)與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正式簽訂合作共建協議。今年年初,第一批專家團隊肩負使命進駐畢節,開啟了精準幫扶之路。
為破解幫扶可持續性難題,民革湖南省委會積極協調衛健部門,推動將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納入長沙市市級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職稱晉升基層醫療服務點,吸引醫療人才扎根畢節。長沙市衛健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幫扶鏈條,主動聯引長沙市婦幼保健院,針對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在婦科及生殖醫學領域的薄弱環節開展精準幫扶,讓優質醫療資源的輻射范圍持續擴大。
不到一年的時間,畢節醫療衛生事業的變化有目共睹。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在醫療質量、學科建設、服務能力等方面均實現質的飛躍:核心運營數據持續優化,醫療安全管理顯著改善,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新增多個特色門診和診療中心,專科布局更加合理;四級手術占比大幅提高,多項技術實現零的突破;基層醫療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顯著增強。醫院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醫院高難度手術量同比增長65%,區域外患者占比提升至30%。
今年9月,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何報翔率調研組在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開展調研,重點了解醫療共建幫扶項目在資源投入、技術支撐與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情況,對幫扶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并強調醫療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持續深化合作,注重“造血式”培養當地醫療專家隊伍。
精準施策 打造幫扶新樣板
醫療幫扶不能只做“輸血”式支援,更要培育“造血”式能力。這是民革湖南省委會在幫扶工作中始終堅持的核心理念。
為推動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實現全方位提升,長沙市第一醫院創新性采用“雙長驅動”模式,選派1名經驗豐富的醫務管理專家兼任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業務院長,將長沙市第一醫院成熟的管理體系“平移嵌入”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管理核心,同時選派多名學科骨干分別擔任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相關科室主任,全面指導科室學科規劃、醫療技術提升和日常管理工作。
針對畢節醫療學科薄弱環節,幫扶團隊采取“精準滴灌+集群發展”模式,既聚焦單個科室能力提升,又著眼區域醫療協同發展。民革黨員、長沙市第一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熊立新積極響應民革中央號召,作為幫扶專家入駐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并牽頭組建“肝膽腫瘤與門靜脈高壓診療中心”,并同步聯盟大方、納雍、赫章等縣級醫院組建專病聯盟,通過技術交流、手術帶教、遠程會診等方式,帶動區域內肝膽疾病診療水平整體提升,使核心技術真正扎根縣域。
人才是醫療事業發展的核心支撐。根據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實際需求,長沙市第一醫院隨時選派臨床專家赴畢節開展技術指導,常態化開展遠程線上會診,免費接收管理及技術人員進修學習。今年以來,長沙市第一醫院已有20余名專家赴畢開展技術指導,完成高難度手術帶教10余臺;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5批次30余名醫務人員(團隊)赴長沙開展短、中期學習,兩院線上疑難病例遠程會診十余次。
為推動幫扶雙方形成“共生共榮”的緊密關系,兩院創新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明確醫療業務提升指標,有效激發了雙方的工作積極性,形成了“目標同向、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良性循環,幫扶成效快速顯現。截至6月30日,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在同比人力減少近10%的基礎上,門診人次、住院人次同比分別增長8%和3%,實現了服務能力的巨大提升。
匯聚合力 書寫健康新答卷
“以前不敢想的手術現在能做了,以前要跑外地的病現在能治了。”這是畢節群眾對醫療幫扶最直觀的感受。幫扶以來,長沙市第一醫院專家團隊憑借精湛技術,在畢節大地創下多個“首例”,填補了多項醫療技術空白,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截至目前,幫扶專家已指導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完成首例巨大肝癌切除、肝葉切除、腎上腺切除、心臟血管介入等多項復雜手術,救治疑難病例100余例。醫院手術例數同比增長12.68%,神經內科、兒科獲市級臨床重點專科立項,消化內科獲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立項,胸痛、卒中、創傷中心建設取得顯著進展,醫療技術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
醫療幫扶的深入推進,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民革湖南省委會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廣泛凝聚愛心力量;專家組成員主動鏈接幫扶資源,推動幫扶工作不斷引向深入;民革黨員也主動投身幫扶事業,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
此外,幫扶團隊還積極開展基層公益服務,把健康送到群眾心坎里。熊立新帶領四位專家赴畢節市納雍縣羊場鄉開展義診,隨后又在納雍縣人民醫院為百余名群眾提供免費診療服務;長沙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林東升等專家帶隊前往畢節市赫章縣、平山鎮衛生院開展義診,覆蓋群眾200余人次;專家團隊聯合赫章縣衛生院開展“慢性病防治進鄉村”活動,通過義診、用藥指導、健康講座等形式,惠及群眾150余人次……
從深夜馳援的急診手術到填補空白的尖端技術,從偏遠鄉村的義診服務到學科建設的全面升級,這場跨越千里的醫療幫扶書寫著統一戰線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未來,民革湖南省委會將繼續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持續推動湖南優質醫療資源向畢節下沉,讓健康之花在烏蒙大地持久綻放,為助力畢節鄉村振興、推動湘黔協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續寫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