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前,青年鄭洞國從湘西北的石門縣毅然啟程,在烽火硝煙中淬煉為赤膽忠心的抗日名將,用一生的堅定步履詮釋了“以愛國始,以愛國終”的精神。今天,他所深愛的故土并未忘記他的夙愿。湖南省鄭洞國教育基金會秉承其愛國重教的遺志,持續匯聚公益向善的力量,以溫暖守護孩子們求知的渴望,以希望照亮山區教育的未來。
愛國重教精神的傳承接力
鄭洞國將軍作為從湖南走出去的愛國將領,格外關注家鄉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教育事業。1941年,他創辦湖南私立九澧中學,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石門縣一中,并曾親任校長。他主張“教育救國”,為戰亂中的湘西北子弟提供系統教育,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上世紀八十年代,雖年事已高,他仍為石門一中題寫校名,并為石門縣圖書館的捐建慷慨解囊。直至生命盡頭,他仍念念不忘寒門學子與因貧因病離崗的教師,多次囑托后人延續教育公益理想。
為了繼承鄭洞國將軍尊師重教、造福桑梓的遺愿,在其長孫鄭建邦的倡議下,湖南省鄭洞國教育基金會于2008年發起,2015年在湖南長沙正式成立。
十幾年來,基金會通過多維度的教育公益實踐,繼承和發揚鄭洞國愛國重教的精神,逐漸打造出“洞國助?!保òā岸磭鴮W校”鄉村標桿學校等項目)、“洞國學子”“洞國園丁”獎教助學、“足夠快樂”鄉村校園少年足球、愛國主義教育文化宣傳項目等四大品牌項目,公益支出達5300余萬元。這一系列深耕山區教育的幫扶工作,如同撒播希望的種子,激勵山區教師扎根奉獻,幫助寒門學子讀書圓夢;似春風化雨的浸潤,營造了崇尚教育、尊重知識的良好社會風尚,為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山區基礎教育的深耕助力
地處湘鄂邊陲的石門縣,既是孕育了王爾琢、陳振亞等烈士的革命老區縣,也因特殊地貌的制約,發展曾面臨挑戰,直至2018年才實現全縣脫貧。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中,教育幫扶顯得尤為重要。
“鄭洞國將軍的重教精神和基金會獎教助學的溫暖陪伴貫穿了我整個初高中,讓我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份信念激勵我努力成為一名公費師范生,也鼓舞我回到母校洞國學校教書育人?!痹苜Y助讀書、如今已是獲獎教師的鄭博雅動情地說道。湖南省鄭洞國教育基金會在石門縣一中和洞國學校開展獎教助學活動已持續18年。自2015年以來,共獎勵優秀教師700余人次、資助獎勵學生2500余人次,發放獎助金累計1000余萬元。
得益于獎教助學機制的幫助,石門縣一中近10年向北大、清華輸送百余名學子,本科率100%。受助的“洞國學子”中,有465人進入“雙一流”高校。更令人欣喜的是,這所已成為湖南省著名示范性高中的學校積極輻射優質資源,向民革中央定點幫扶的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第一中學派出幫扶隊,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送去西部地區。
2021年9月,昔日地處深山、條件簡陋的洞國學校完成改擴建工程,舊貌換新顏。在鄭建邦的關懷下,基金會聯合多方投入5400萬元(其中基金會投入3400余萬元),歷時14個月完成整體改擴建。如今,智慧校園、塑膠跑道、新建食堂、校史館等基礎設施配備齊全,成為山區教育的“樣板工程”。
這樣的“洞國助?!表椖窟€拓展至更多地區、更廣范圍——已覆蓋到石門縣全境107所鄉鎮中小學校,并延伸到湖南的3個市州;向郴州資興市災區學校重建復學捐款100萬元;為石門縣的4所學校捐建4間價值40萬元的“真愛夢想”教室助力素質教育;向邵陽縣一中、綏寧縣一中各捐贈10萬元,持續傳遞重教興學的力量等。
健體育人之路的多維發力
隨著基金會公益實踐的不斷深化,其教育幫扶還拓展至鄉村校園足球普及、愛國主義教育等多個領域。
2024年10月,“金橘杯”全國足球小將精英邀請賽在石門縣如火如荼地舉行。在湖南省鄭洞國教育基金會的贊助下,來自全國各地的16支校園足球隊,100多名足球小將于綠茵場上揮灑汗水、奮勇爭先。基金會認為,堅持“以球育人、以球健體”,參與校園足球普及,對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身心健康成長具有積極作用。
基金會已累計資助289.32萬元專項資金,持續推動校園足球推廣普及工作。著力支持賽事舉辦、教練培訓與足球特色學校建設,目前已助力創建40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保瑓⑴c組建76支校園足球隊,讓數以萬計的孩子走進綠茵場。令人振奮的是,一批山區足球小將正嶄露頭角——石門縣五完小男子足球隊、四完小女子足球隊等隊伍,從縣域起步,一路“踢出大山”,已經亮相國際賽場了。
基金會還傾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文化宣傳”項目,迄今已捐贈280.45萬元,惠及抗戰老兵關懷、黃埔后裔幫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等多個領域。在民革湖南省委會的協同下,通過系統整理史料、舉辦主題教育活動,生動傳遞鄭洞國等革命先輩的愛國精神,啟迪青少年賡續紅色血脈、厚植家國情懷。
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鄭洞國愛國重教的精神之火,正通過一代代人的接力奮斗,照亮一批批山區少年的前行之路。湖南省鄭洞國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唐植勇表示:“我們不僅是教育公益事業的從事者,更是將軍愛國精神的傳遞者和教育理想的守護者。這份使命,源于歷史,歸于未來?!?/p>
未來,基金會將繼續深耕獎教助學、改善辦學條件等傳統領域,積極拓展特色助學項目,推動教育公益事業從“輸血”向“造血”深化,從物質支持向精神賦能升級?!拔覀兿嘈?,只要腳步不停,薪火相傳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讓更多山區孩子通過教育看見世界、得到發展、反哺家鄉、回饋社會?!碧浦灿聢远ǖ卣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