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李濟深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等職。面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李濟深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關心國家建設和民生問題,投身調查研究,踴躍建言獻策,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
共同提出人民政協“一號提案”
1949年9月下旬在北平召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郭沫若、李濟深、沈鈞儒等44人聯名提出了人民政協的第一件提案,題目是《請以大會名義急電聯合國否認國民黨反動政府代表案》。提案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正式成立,提請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名義急電在開會中的聯合國,或用宣言普告全世界,否認國民黨反動派的代表權,并要求重新由人民派遣代表參加,在中國正式代表參加大會之前,所有國民黨反動派的誓言、提案及所能有的關于中國的決議,一概否定。”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會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所選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唯一能代表中國人民之政府,應由政府發出聲明,否認偽國民黨政府所派出席聯合國會議所有代表的代表資格。該提案在熱烈的氣氛中獲得全體代表一致通過并交中央人民政府執行。“一號提案”不僅在國內產生了重大的政治影響,更向世界鄭重表明,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已經到來。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歷史上著名的聯大第2758號決議,從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公正徹底地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長期被非法剝奪的席位得以恢復,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這是中國外交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
擁護中央財經、外交及土改報告
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正確處理好公私關系和勞資關系是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重要前提條件。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發布了慶祝五一勞動節口號,要求貫徹公私兼顧,勞資兩利,調整工商業的方針政策,號召工人階級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協力渡過暫時困難。
李濟深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指出:“自去年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以來,中央人民政府致力于共同綱領之實現,在軍事、政治、外交、財經等工作上,都獲得了巨大成就。”他代表民革組織,擁護并接受財經、外交及土地改革各方面的報告,建議政府采擇實行并代表民革中央“對于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正確領導,表示衷心感謝與愛戴”。
提議“供給制”改為“工資制”
供給制是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一種分配制度,以保證部隊的戰斗力為首要目的,后方黨政干部及相關工作人員的生活需要都在其次,這是一種特定歷史條件下平均分配形式和產物。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機關中絕大多數工作人員實行供給制。
1954年,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國家的經濟情況也有了明顯改善。李濟深經過一番調研和考量,向毛澤東主席遞交了一份建議書,結合廣大黨員干部與解放軍戰士的薪水待遇情況,提議將在戰爭時期開始實行的“供給制”改為“工資制”,并自嘲“冒昧陳情”。該建議后來傳閱至中共中央統戰部、財政部,贊同者居多。讀完李濟深的建議信之后,毛主席對此十分重視,特地找了一些民主黨派代表人士征求意見,同時又將此事在中共中央內部提出,詢問大家的看法。在經過一番研究商討之后,中央決定批準實行工資制度。1955年8月,國務院頒布《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全部實行工資制和改行貨幣工資制的命令》,標志著新中國首次全面薪資體系改革正式實施,供給制退出歷史舞臺。
最早建議“兩會”同時召開
每年全國兩會,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相聚北京,代表全國人民參政議政。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3個月后,全國政協二屆一次會議召開。此后,一屆全國人大的歷次會議和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歷次會議也都在不同的時間段,按照各自的形式,分別籌備召開。
李濟深發現這種情況,認為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兩次會議分別花費很多時間,在人力、財力、物力上耗費較大,既不利于工作開展,又增加了國家財政開支。為此,他建議提出,能否對兩個會議進行改革,在時間上,建議同期舉行;在形式上,建議全體全國政協委員列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一建議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肯定和采納。
(來源:團結報)